另類電影
電影控無法拒絕的29部另類電影(即能讓人或眼前一亮或如胸口撞大石或如坐過山車或給人無與倫比震撼效果的電影)
01
一個鏡頭濃縮300年曆史——《俄羅斯方舟》
《俄羅斯方舟》開創一個奇跡,整部片子一個鏡頭完成,叫絕的是你根本察覺不到這是一個鏡頭內拍出來的,反而沉浸於其中享受其帶來的視覺盛宴。就其結構而言,當代電影人(觀眾的替身)一不小心來到過去,在天使引領下登上載滿輝煌與奢靡的俄國曆史方舟,遇見船長(法國外交官),在他帶領下見識各式各樣的乘客(沙皇、貴族、傭人等等),參觀方舟內部輝煌的結構裝飾(璀璨的文化藝術),短短90多分鍾,見識了俄國三百年輝煌曆史,感受到的是導演對於過去曆史的那份驕傲與自信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中國泱泱幾千年的燦爛曆史,卻從未有過如此厚重的展現,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02
波蘭斯基的巔峰之作——《怪房客》
這部片子讓人最害怕的一點,在於觀者都認為男主角特雷克斯基已經瘋了,但他到處去向別人求救所說的事實卻是真實的,而導演在其中對於現代都市人與人之間那種疏離隔膜狀態的表述也能感同身受,因此如果太過較真的話,你搞不好真的會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瘋掉那一個。
這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在於三個地方:一、麵包。當特雷克斯基和史黛拉走在塞納河邊,一個流浪漢說“嘿,你能否給藝術家一塊麵包。這一幕是導演對“高高在上”的藝術的一記響亮的耳光。這是導演對藝術的最佳評語;二、飛頭。影片後段,男主角在鏡頭看見的一個個變形如氣球在窗外飛舞的人頭,這些變形的臉就象征著這個變形的世界,他通過眼睛看到,變形也就多了一份標誌性的意味;三、跳樓。男主角兩次跳樓,那幕戲內涵著超現實主義式的夢魘,整個空間成為了看客的舞台,成為了人類的冷漠、殘忍、自私和偽善的舞台,注視他人的死亡而幸災樂禍是人類陰暗心理的一麵。波蘭斯基在此發出他的控訴,人與人間的隔閡與冷漠是助推特雷克斯基悲劇的直接力量,特雷克斯基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
03
殺人OR被殺——《十誡之殺人短片》
這部影片所帶來的關於死刑是否應該執行的激烈討論可能在大部分國人看來是很不可思議,大家都認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在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看來(我也認同),是否存在濫用法律名義來剝奪一個人的生命?法律又是否應當以報複的方式來宣判一個人的死刑?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片子的主旨是對暴力的反思,那麽死刑的執行是不是用一種暴力結束另一種暴力呢,死刑的存在是否就能抑製社會暴力的湧現呢??
這是一部相當冷酷的電影,很多時候,鏡頭平靜如水而觀者內心卻如烈火燃燒。影片對殺人和絞刑細節殘酷和真實的描寫讓人不寒而凜。觀眾跟在主人公的身後,親眼目擊了可怕的殺人過程,在影片中段,孤僻的小夥子用繩子將出租車司機勒死在汽車裏的那場戲,拍得陰鬱淩厲,即有紀錄片的直接風格,又有故事片的心理暗示,真實的讓人難以承受。
04
“瘋狂石頭”的祖師爺——《兩杆老煙槍》
這是一部讓我看得笑抽筋的電影,以至於現在想到它的一些情節,嘴角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大幅度上揚~~這是蓋伊裏奇的第一部電影,但也是他最經典的代表作品,他後期的像《SNATCH》這些雖也不錯,但少了許多《兩》中那種純正的英國痞子感覺~~
我最愛這部影片三點,第一是它的劇情結構,就像一張大網,一開始點都是散的,隨著劇情的推進越收越緊,笑料卻反之越撒越大,可以這麽說每一處看似漫不經心的台詞、場景、人物設置都是為了更大的鬧騰所準備,充滿巧合與意外;第二,音樂。片子痞痞的,音樂風格也差不多,甚至還有一些戲謔的風格,最愛其中Dusty Springfield的Spooky,華麗性感又神秘;第三,它的結尾,那絕對是天才一筆,嗬嗬。
05
魔鬼在身邊——《迷戀》
這絕對不是一部讓人想看第二遍的影片,片子從頭到尾都被一種病態的慘白所籠罩,伊莎貝爾阿佳尼在片中奉獻出了其最歇斯底裏的演出,那段在地道中的驚狂嘔吐演出絕對讓人震驚。
片中討論的關於愛情忠貞的問題其實很簡單,但它所表現的手法(不完全的魔幻主義)+阿佳尼不成魔便成神的演出,將劇中人物與觀者的心境一起扯碎、毀滅,剩下的隻有無邊的黑暗與深深的恐懼。
06
《被嫌棄的鬆子的一生》
——“生而為人,對不起”
很多人喜歡將這部電影與《天使愛美麗》作比較,二者都使用了大量CG鏡頭和動畫處理,同樣都有著令人心醉的華美視覺享受,也同樣采用快速剪輯手法處理影片節奏的律動問題,但相比《天使愛美麗》的甜蜜與夢幻,鬆子的故事就顯得悲慘、黑暗許多,一切浮光掠影包括喜劇的處理手法都隻是為了悲劇服務,導演多達300處的精心剪輯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因愛而生,為愛而悲的女人一生,在讓觀者眼球大飽眼福的同時,也讓觀者的淚腺與神經一次次經受考驗。
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殘酷的故事,而且尤其讓觀者難過的是,在別人眼裏是那麽悲哀的人生,鬆子卻當成是幸福伊甸園。本片對於鬆子的定位相當成果,相比小說而言,中島哲也將鬆子黑暗的一麵淡化不少,而是著重強調了鬆子純真而又執著的一麵,而且在處理鬆子悲劇性的宿命時候,導演也並未更多人工加工或者渲染,有意避免那種低廉的同情心,而是強調鬆子其實並不需要人同情,她一直都是努力有尊嚴的活著,但命運卻似被詛咒一般與她開著殘酷的玩笑。
導演通過喜劇的包裝或者間接性的表現來將這杯苦酒調得更濃,觀者一旦感受到了憂傷的襲來,便無力掙脫出,典型的比如首尾分別通過鬆子侄子的嘴說到的(語氣很平靜的),“鬆子會經常麵對門口那條河痛哭”,開頭看不知為什麽,也不會有多大感覺,但漸漸地,觀者就會明白,那條河原來很像鬆子家鄉的那條河,經曆了那麽多磨難的鬆子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回到自己的故鄉,於是這個用嘴提到的場景(影片並未直接展現)在影片最後再度被提起時候,很多人,特別是那些跟鬆子一樣,在陌生外地流浪、生活的人們便會充分感受到這份悲涼~~
而鬆子對愛的追求無疑是貫穿整部片子的中心,鬆子從未放棄追求愛的努力,甚至當她五十多歲了臃腫肥胖像豬一樣寄生的時候,她也如同清純少女般迷戀那些人氣偶像,鬆子對每一段感情都是無條件的付出,但卻從未得到真愛,雖然她從未因此後悔過什麽,但當看到她在住的地方外邊牆上寫下“生而為人,對不起”(這句話也是她死去的作家男友留給她的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我那不爭氣的眼淚還是最終流了出來,在我看來,這句話既是鬆子對所有在她生命當中出現過的她深愛的人們而說,也是在對她自己而言的:生活對於每個人永遠都不可能是個童話,願望如果越美好,傷口可能就越深。
07
《情迷畫色》
這是一部天馬行空的影片,沒有清晰具體的影像卻充滿了很多奇妙的幻象,展現的是一種奇異的美感(比如片中那螺旋攀升的樓梯)。丹尼爾壯碩的身材在影片中被放大,但在矮胖甚至是醜陋的培根麵前,他卻顯得異常弱小,片子並未糾纏於二人肉體上的關係,而是著重表現他們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世界,更深層次來講,是一種表意的深深的孤獨(結尾升華了這一感覺)。
片子並未直接展現培根的作品,但你卻能時刻感受到一種流淌著的充滿情欲顏色的畫麵,也許這就是培根最重要也是最想完成的一幅作品,遺憾的是它卻漸漸幹涸。
08
《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
——“忘了我,你會幸福嗎?刪除你,我會過得更好嗎?”
如果痛苦記憶可以被刪除,是否真的能夠完全擁有幸福?正視之還是選擇逃避,記憶刪除後可否避免更大的傷痛??種種思考在觀影中如同潮水一樣湧來將我包圍,但身處其中,就如同影片所極力展示的那種真實的夢境那樣,什麽是真,什麽是假,你的感情又有幾分真幾分假,這種銀幕內外觀者與影者情感的相互對應,才是這部影片最具魅力所在。
09
穿上那件盔甲,人便成了狼——《人狼》
這部電影最初是跟兩個高中同學一起去影院租視聽室(50元一部)看的,之前隻看過狎井守監製的《福星小子》,因此也準備是當喜劇來看的。當影片結束,我們幾個卻好像被釘在凳子上一樣,不敢相信剛才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以至於回去好幾天我們也總感覺片子那飛射的子彈好像還在身邊響起一般。片子故事十分複雜,計中計,套中套,政治色彩濃烈,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會遇見一個陷阱,片子壓抑卻又激烈,人物刻畫摒棄日本動漫慣有的美化色彩,寫實主義風格逼真強烈而清晰,冷色的基調卻搭配空靈的音樂,如若細心品味,你會有很多感慨。
10
當天才愛上天才——《羅丹的情人》
這是一部拍攝了五年的電影,但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為阿佳妮拍了五年的電影,沒有阿佳妮就不會有《羅丹的情人》,卡蜜爾的故事也不會如此打動人心。阿佳妮在這部影片中奉獻出迄今為止最出色的演技,她將卡蜜爾從少女演到中年,中間層次感極強,將一個執著於愛情和藝術、纖弱與堅強性格並存的天才女子的一生娓娓道來,塑造出她為愛而生、又為愛而滅的感人形象,特別是與羅丹分手後兩人的愛欲交纏、及至由愛生恨、由恨導致毀滅的鋪陳描寫,相當細膩。
在這部影片中,已經不能用演員這個詞語來形容她,她成了卡蜜爾,她就是一個為愛而生的藝術女神,最難忘片中羅丹為她做臉部雕塑,在弱黃的光線中摩挲她的臉龐的情景,卡蜜爾清純的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憂鬱與堅定,那一刻藝術與性(朦朧的)達到完美的統一,成為一種永恒,也是在這一刻,阿佳妮成為所有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情人~~~~所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毫無救藥的愛上卡蜜爾.克勞黛,而她卻愛上一個本不該她愛的男人,在她為他幻滅的時候,所有愛她的人的心也碎了。
11
天使的挽歌——《破浪而出》
貝絲和楊,一對對愛極其癡狂的愛侶,他們對愛的拯救在那個永遠彌漫著寒冷空氣的小鎮上顯得是那麽格格不入,搖晃的鏡頭裏,他們的行為離經叛道卻又那麽真實,淫蕩與高尚在這裏被模糊了界限,道德的標準,宗教的救贖在這裏也顯得搖搖欲墜,那結尾響起的鍾聲既是對貝絲和楊愛情的挽歌,也是對這荒謬的一切的諷刺。順便說一下,這是一部章回式的電影,每個片段(故事)的開始都美得讓人窒息,讓人流淚。
12
一切隻是虛無——《裸體午餐》
這部電影是根據”垮掉的一代”作家中,資格最老、活得時間最長的威廉?伯羅斯的作品改編,號稱隨便翻到哪一頁都能正常閱讀。不可否認,這是柯南伯格的巔峰代表作,但對於我而言,這是一次糟糕的觀影經曆,我斷斷續續看了6次才完整看了一遍,每次看都記不得前麵看的講的是什麽,痛苦。這部片子在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吸毒作家YY的過程,大甲蟲是其內心欲望的外化實體(想象),兩個瓊分別帶來毒品和性,應該是一人(現實中,作家羅伯斯也在同樣恍惚狀態下將情婦開槍打死),片中將文學創作、嗑藥與性愛等迷幻經驗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個再也無法清楚二分的迷離世界。總之一句話,看柯南伯格的電影,做好充分思想準備,還有,最好別吃飯。
13
幻想症美麗女孩——《天使愛過界》
主修美術的大學生安琪,愛上了心髒科醫生路易克。愛情總是甜蜜得令人盲目:上素描堂時,她對著任何模特兒都隻懂畫出他的肖像;她會在清晨五點將親手繪好的畫像放在他的診所;還為特別為他配一把自己住所的門鑰匙;家裏牆上又畫滿他的壁畫,好像一個路易克藝術館……一切都像童話故事般溫馨美好。
唯一的障礙便是路易克那有了身孕的太太。路易克經常顧此失彼,讓安琪屢次在家苦等。安琪的好友都替她感到不值,然而愛情的魔力永遠令人沐浴於希望之中。她期待已久的機會終於來臨:路易克的太太因交通意外流產,更離家出走。路易克答應與安琪一同旅行散心,讓她興奮莫名,悉心打點一切,但路易克最後依然失約,安琪在車站苦等了一天。大家都認定路易克是個負心漢。但天真爛漫的安琪絕不氣餒,堅決要憑毅力奪得愛郎歸。
愛情不但令人自我沉醉,更會因愛之名做出各種瘋狂的行徑。路易克被控襲擊女病人,安琪愛君心切之下,竟親手將女病人殺掉!不料如此卻害了路易克成為疑凶被捕,太太回來支持他,反令二人和好如初。一切令安琪傷心欲絕,她在家中開煤氣爐自殺,卻被住在隔壁的路易克救活。兩人竟像是初次見麵……
14
暗示的夢魘——《催眠》
很少能有這樣一部電影,在我看過5年以後仍然讓我難以忘懷,劇中的音樂、布景、色彩配合演員略帶誇張的神經質演出,成功營造出一種無以言表的詭異世界,我們的人體有太多我們未曾真正了解的領域與潛能,暗示的力量即是其一,因此,看這部電影帶來的恐懼,與其說是害怕電影,倒不如說是害怕我們自身更為來得恰當。
15
其實沒有夢——《殺手.蝴蝶.夢》
個人認為此片對殺手的描寫比《殺手萊昂》來得更豐富的多,片中殺手伊斯默也比萊昂更為真實,當然也更加惡貫滿盈的多,他的態度變化絕非一個“愛”字可以來解釋,他的變化正是其心靈硬殼在內心經受的一次次地震中逐漸瓦解的過程。
整部影片先抑後揚,開始很殘酷,中間像童話,結尾很現實,在迂回中一部部發展到高潮,單純從好看角度來講,它絕不比《殺手萊昂》差,但同時又保持濃烈西班牙的味道,熱情、騷動、黑色幽默一樣都不少,這些本線的支線的內容情緒交織在一起,到最後竟能升華到一種精神救贖的崇高境界,不得不讓人對之嘖嘖稱奇。
16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蝴蝶效應》
這部最適合給那些相信命運是注定的人來看,它的每段情節的展開其實都是在一個假定的情景/條件下所產生的假定性成果,而每個假定性的結果則又會成為下段假定性故事發生的假定性條件(我自己先暈一下),總而言之,這種種矛盾的碰撞結合所導致的即是命運的無限發展可能性,沒有什麽是注定的,也沒有什麽是必然的,一個結果的產生總有與之伴隨的原因所在,而一個人在可以預料到的結果發生之前改變發生條件/原因,則就有了改變結果的可能性~
回到影片上來,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莫過於男主人公埃文每次真心甚至不惜犧牲健康想回到過去,其努力的結果卻導致更大的悲劇。導演巧妙設置了埃文是個失憶症患者的身份,因而其回到過去的行為你可以認為是超現實,也可以認為隻是一種冥想,因為他缺失的記憶有著太多不可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也賦予埃文命運的不可知性(有點《羅生門》的感覺),這種神秘感貫穿影片始終,不到最後一刻你不會猜到結局,而悲劇色彩的漸漸介入,又使得其充滿震撼人心的效果。
而影片在現實和過去的轉變上拍攝手法非常新穎,如埃文看著過去記下所做事情的日記本時,忽然字跡模糊旋轉畫麵慢慢轉到日記敘述的過去,還有屋子裏的物品全部扭曲混沌然後回到過去。這種現實與過去的時空轉變,很好的增強了影片的驚悚氣氛,也有利於剪接上做到天衣無縫,能夠更連貫的帶領觀者跟著畫麵去感受恐怖。
17
《瘋狂夜》
“——你那麽看著我,就能讓我達到高潮。”
這是導演Cyril Collard的半自傳體電影,根據自己的同名自傳小說拍成,就在獲得法國電影愷撒大獎的前夕,Collard因愛滋病去世。Collard的這部電影與其說是拍給別人看,倒不如說是拍給自己的一部反省電影,在影片中,他將他對自己感染AIDS後對生命的失望、絕望到最後反省重新拾獲力量的過程毫不遮掩的展示給大家看,觀者無不感到震驚,同時也對同性戀與AIDS的必然與偶然的關係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認識(這種震撼在許多年後賈宏聲出演的《昨天》中再度得到展現)。Collard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在其生命的最後時光為觀者提出警示,而在其逝世後到現在,同樣的悲劇依舊在一幕幕上演。
18
《紅鬆鼠殺人事件》
——一場戲,一句謊言,一段愛情
這是一部情節結構非常特別的電影,由一係列巧合(好萊塢典型手法)構成,但又摒除了好萊塢那些廉價的過於牽強的表現方式,而用誇張不可思議甚至是有魔幻色彩元素來構成,劇中角色的身份也在這些巧合麵前巧妙實行轉變,可以說這是一部結構(設置)帶動情節發展的奇特電影,跟八年後出現的《天使愛美麗》很像。劇透太多會讓大家在觀看過程中失去驚喜感,還是留給大家慢慢體味。
19
遊走於天堂與地獄兩極—《罪孽天使》
這是彼得傑克遜最被人忽略的一粒珍珠,也是他的成名作。此片根據新西蘭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帕克—休姆謀殺案改編而成,此案至今迷惑並影響著新聞媒介和社會公眾。故事中的女主角即是現在擁有百萬讀者的知名紐西蘭藉作家安妮蓓瑞(Anne Perry),曾出版歌德式神秘小說「海倫公園劊子手」、「獸醫法則」等作品,而另一女主角“波琳”畢業於英語專業並獲得了學位,離開新西蘭後去向不明。此片亦是英倫玫瑰凱特.溫斯蕾特的成名作。
彼得傑克遜在此片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兩個少女幻想世界的創意展現,王子與公主的童話插上天使的翅膀在少女身邊翩翩起舞,兩個女孩子在屬於她們的童話王國裏顯得是那麽天真無邪充滿生趣,而現實中她們殘忍的行為實在是讓我不能理解,彼得傑克遜也顯然刻意在影片中模糊了道德評審的界限,也模糊了女孩現實與非現實的界限,你很難對這個事情做出判斷有的隻是難以隱去的心靈衝擊和那難以忘記的激情與夢幻帶來的視覺衝擊。
20
你進不來,我出不去——《迷牆》
對於這部偉大的影片,我是抱著仰視的角度去關注的,而觀看之後,我脖子仰得也越高了。《迷牆》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Pink Floyd的搖滾明星從嬰孩降生到這個世界直至成人的過程中所經曆的人生沉浮的故事。
首先在Pink Floyd的演出《In The Flesh》中我們逐漸步入影片。Pink從剛一出生就麵對著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這似乎就暗示了Pink一生的展轉命運和悲哀的人性。
Pink的童年是被蒙上陰影的,他在公園孤獨的尋找父愛,影片轉到了他孩提時代對在二戰中陣亡父親的回憶《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1》;他在學校不得不麵對刻板嚴格的填鴨式的教育製度《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以及《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在家裏,母親對他過分的看護讓他極度反感,使他絲毫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溫暖《Mother》。
童年不幸的遭遇讓Pink的性格孤僻絕望,他不由得自問到:“我該相信政府嗎?他們會把我送上火線嗎?我是否該修建一堵牆?”(牆的第一次淺意識存在)太多的疑問過後,Pink看到的回答卻是這個世界依舊充斥著漫天而降的炸彈和奔向掩體的平民。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Empty Spaces》。
於是他更加絕望了,他終日墮落,對任何事情毫無興趣。在他的心裏他渴望愛和被愛,他在對愛欲的憧憬和渴望中《Young Lust》高喊著“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現實的無奈和空虛中,他隻得假裝一切都好,他對自己偽裝。
但是日複一日,愛變得灰暗不再美麗,他的心開始變得蒼老並得不到任何快樂《One Of My Turns》,他感到的隻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禮的鼓聲,以及對女友離去後所發出的淒慘的哀鳴《Don’t Leave Me Now》。此時的Pink已經完全絕望了,他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覺得他就像一塊牆上的磚頭被強行禁錮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牆的第二次潛意識存在)。在他的結束曲《Goodbye Cruel World》中,他徹底將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隔離開。Pink 已完全建立起來的自我封閉的牆,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渦裏。
21
生活就是TMD瘋狂——《猜火車》
這部影片神來一筆莫過於那個自稱“全蘇格蘭最肮髒的廁所”,馬桶內的世界(吸毒後的世界)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美感,我想到了同學眼中的藍月亮,也想起了涅磐(Nirvana)的《Nevermind》封麵,導演在這一刻將吸毒的快感極致放大,這與之後馬克戒毒時看到的恐怖幻覺形成鮮明對比,在視覺上最直白展現了毒品的巨大摧毀力。
很多人都把《猜火車》叫做頹廢電影,我卻不這麽看,年輕就是有張揚的資本,而許多人眼中“正常”的生活一日如一日,就像被抹平的機器,規律而無活力也沒個性,馬克他們一夥瘋狂的生活狀態,其實就是在抗拒自己成為這種生活的一分子,不論觀者是否承認,大家內心深處還是對他們這種生活小小向往過的,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麽大多數人在看前半部分的時候熱血沸騰,而到了後半部分則會感到悵然若失。導演巧妙將馬克一夥連帶觀眾小小嘲諷了一把,因為,不管最後馬克選擇的是怎樣的生活方式,他的前途都是渺茫的(《畢業生》也有這種感覺),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這種生活方式下,我們中大多數人觀看的其實是自己的悲劇。
22
愛情是一場哭泣的遊戲——《哭泣遊戲》
知道NEIL JORDAN的人一般會更熟悉他的《夜訪吸血鬼》,這部《哭泣遊戲》氣質相當特殊,所討論話題也非常特別,影片前半部像政治片,後半部分奇峰突起打了個措手不及,不過細細想來,喬丹這麽安排還是很有其深意在其中的。兩個身處亂世的善良人,兩顆敏感而脆弱的心,相似的悲慘命運,一段矛盾而又無法割舍的情感,我到現在都不確定這部影片是否有愛存在的,但它在影片中又無處不在,我雖然不喜歡,但還是會被它吸引。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揭示了一個關於無意識的,無偏見的感情存在,這樣的感情在亂世中顯得彌足珍貴。
23
化腐朽為神奇——《洛基恐怖秀》
這部CULT FILM的旗幟性代表電影絕對會讓那些古板刻板呆板的人徹底吐血暈過去,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可以拍成這個樣子,銀幕上銀幕下,你所要做的很簡單:跟大家一起盡情搖擺,哪怕樓下鄰居衝上來把你家門砸爛。片子一切布景、劇情、表演看起來其實都挺簡陋俗氣的,但加在一起就這麽不可思議,化腐朽為神奇,也許你並不愛它,但你絕對不能否認它的獨一無二。
24
《我自己的愛達荷》
——尋找,哪怕前方隻剩絕望
喜歡這部影片純粹是因為River Phoenix這個天才,在這部影片中,他將自己的靈魂與劇中角色邁克容為一體,將一種精致脫俗,但又迷離憂傷的情緒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這就是他一個人的電影。影片結尾處,藍天白雲下,西部的荒野大地裏,一條起伏的公路寂寞地伸向遠方。又一次昏睡過去的瑞弗.菲尼克斯躺在路上,他沉睡的臉像天使般純潔無邪。
這一刻時間為之停止,鏡頭卻留住永遠,我想,如果River Phoenix沒有離去,那麽今天的他會不會像Keanu Reeves、Brad Pitt和Johny Depp那樣漸漸被周遭磨去當初的棱角,但這隻是如果,River Phoenix的悲劇性一生加深了其故事的傳奇性,即使他已經遠離塵世14年,他的獨一無二,他的無與倫比仍然獨樹一幟。
25
《瘋狂店員》
——胡搞瞎搞原來也可以這麽NB
這部影片堪稱喜劇電影類型的翹楚,它的產生本身就帶有一點傳奇色彩,導演凱文.斯密斯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就喜歡插科打諢,當他在前輩,獨立電影《城市浪人》的導演的作品下感染投身電影時,他還是個一文不名的毛頭小子,他通過轉讓漫畫收藏等手段籌集了9000美元上了電影學院,四個月後又退學,之後的一個冬天,一個月的時間內,寫出《瘋狂店員》的劇本。
1994年,為了開拍《瘋狂店員》,他向老板申請,借到了其工作的便利店夜間店麵的使用權,然後通過信用卡和向親朋好友的借貸,前後投資27575美元,花費21天拍攝,後期也是凱文在隔壁錄影店完成的,就是這麽會被許多學院派正統人士嗤之以鼻的草根電影,在當年的聖丹斯電影節和戛納影展上卻大放異彩,得獎無數,因而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跡,一個屬於所有立誌成為導演的青年才俊的童話夢想~~
26
不徹底的夢想家——《戲夢巴黎》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這部影片真的是太美了,每一幅畫麵都可以單獨成景卻又創意十足,忘不掉片中伊莎貝爾扮維納斯的驚豔瞬間,絕對可以讓人三月不知肉味~不過這種如人間不食煙火的純潔感覺在反襯三位主演之間疏密而又繁瑣的聯係時,反倒顯得脆弱而荒誕
27
《薇羅妮卡的雙重生活》
——一個靈魂,有著兩生;一個結束了,另一個便繼續下去
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表達我對此片的喜愛,喜歡《情書》的人應該會很喜歡這部影片,岩井俊二看樣子受此片影響很深。看《薇羅妮卡的雙重生活》,你會找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我說不上來,但是每個人肯定也經曆過:比如某天你看到一個你並不認識的人或者經曆一個從未經曆的場景時,突然有種以前好像也曾經曆過見過的感覺,這種感覺熟悉而迷茫,即發的似曾相識,用前世的記憶來解釋不合情理。這部電影就向我們解釋了我們心中這種無由來的堅強和孤寂。
波蘭的Weronika,法國的Veronique,一個靈魂的兩生命運,她們唯一的一次交集,是在波蘭的克拉科夫廣場。很難一下子清楚的體會基耶斯洛夫斯基對於自己祖國的複雜感情,隻是一次次在電影裏有意無意對比法國與波蘭的他,確乎永遠在對波蘭的尖刻後麵有一絲溫暖的懷念乃至激賞,而對法國的平穩敘述中暗示著一種欠缺,在欠缺裏時時回首注視自己的故鄉,故鄉的過去。就像他讓華沙的Weronika死去而讓巴黎的Veronique尋找,她們連接生死兩界,唯一的證明是那張照片裏的注視。錯失和釋然終於彼此輪回,生命是否能夠延續和承接?無人知曉。
28
影史上最沉默的電影——《裸島》
這是我見過的三大極致電影(我自己排的),另外兩部是一個鏡頭拍到底的《俄羅斯方舟》和一點音樂不用卻依舊能嚇死人的《群鳥》。不過和另外兩部不同的是,《裸島》不是一部能輕易消化的電影,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耐性和時間,還是勸你對之敬而遠之為妙。
沉默,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特色。上麵介紹《維諾尼卡的雙重生活》中提到的“言不在多,文不在長,貴在精深”這裏同樣適用,有的時候,真摯的感情並不需要說出口,無聲的力量有時會比激烈的言語更能打動人。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描述的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單純的欲望——生存,這種渴望,在工業發達的大社會背景下,在一個光禿禿的海島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知為何,想起了陳凱歌的《黃土地》)。影片對農民夫婦不斷的挑水灌溉不厭其煩的詳細展示,是懷著一種深深的敬意在其中的,是對“人定勝天”不向命運低頭精神的崇高敬意,這是一種內斂的力量,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能令人震撼。
29
《愛情是狗娘》
這是一部結構和情節相當出彩的電影,很難相信這是導演的處女作,因為手法實在太,太純熟了~~
想就其結構上做個有趣的對比,《愛情是狗娘》在情節上與《低俗小說》很像,都是同樣講了三個故事,同樣是把時空打亂,同樣是設置若幹個交叉點(《通天塔》和《21g》也是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裏多的作品,故省略)不過他們都是平行時空;《時時刻刻》則是圍繞一本書,描述了三個時代的三個女人的三種不同又相同的命運,因為沃爾夫的書,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命運交織成了可能;1981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命運之歌》和1998年湯姆.提克威的《羅拉快跑》以及1999年的《滑動門》則屬於另外一種結構,通過一種假象式,或者稱作假設式的結構,根據不同情境設定,使得人物命運發展有了無限可能;1994年的《暴雨將至》則屬於三段回環式(上麵推薦中我有介紹過),它不屬於點散狀,而是呈現一個奇怪的圓,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2005年的《衝撞》則比較特殊,故事分N條主線,同時並行發展又互相交錯,各個人物之間都有一定程度的聯係和交叉點,涉及白、黑、亞裔,黑西哥裔四個不同種族,6個不同階層、背景的家庭,十餘個個性迥異,血肉豐滿的人物類型,但整個片子的故事卻敘述得條理清晰,引人入勝,絲毫沒有淩亂迷離的感覺,缺點在於設計過於精巧,有著典型好萊塢情節巧合特征。
回到《愛情是狗娘》上來,該片導演最巧妙的處理在於同一場車禍的四次出現,每一次都那麽恰到好處,作為劇情鋪墊和延伸,效果很好。在第一段落即將結束時,觀眾了解到那場車禍的緣由,於是在第二和第三段落中自然會想到這場車禍會出現在各自段落中的哪一部分。這種懸念漸漸解疑。一下子將觀眾的觀賞興趣提高,並一直伴隨至影片的結束。另外一個精妙的設置就是關鍵道具——狗的處理,狗由溫順的動物到善鬥的猛獸的轉變,折射出人性中潛在的黑暗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