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不預的預意思是?

言之不預是一個漢語成語,拚音讀作 yán zhī bù yù,意思是沒有事先通知、提醒。在句子中作謂語;指沒有把話說在頭。預的意思是,預先,事先

二、勿謂言之不預原文?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出自晚清小說《官場現形記》的一句名言,原文:“一經覺察,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用通俗話說就是別怪我提前沒警告過你。一般指把醜話說在前頭,事後別後悔。中國在重大外交事件上僅有幾次用上這個嚴厲詞語,就是鮮明地表明我們國家的態度,警告那些企圖損害我們國家利益之徒,喝令他們收手。

三、勿謂言之不預的釋義?

勿謂言之不預也,意為“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麵。

四、言之不預什麽意思?

言之不預

[yán zhī bù yù]

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七:“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衷心勸告,‘勿謂言之不預也’。”

釋義

沒有預先說明。

五、勿謂言之不預的可怕之處?

勿謂言之而不預的意思是: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麵。

出自於處: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凡所屬官吏,有仍蹈故轍,以及有意逢迎,希圖嚐試者,一經察覺,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翻譯:凡所屬官吏,仍然有重蹈覆轍的,以及有意歡迎,很少考慮嚐試的人,一經調查發現,白簡無情,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

勿謂言之不預也可以說是我國外交辭令中表示事態最為嚴重的用詞,一般都不會使用,都是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時候才用。古語怎麽解釋的我就不說了,用通俗話說就是別怪我提前沒警告過你,不聽勸告我就動手了,已經不想和你廢話。

新中國成立至今也一共才使用過7次。

六、吾畏言之而不預的意思?

試理解回答: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擔心我說的這些不能實現(兌現)。  “吾”是第一人稱代詞,意思是“我”。“畏”在這裏表達的意思是:擔心、恐怕。“言之”的意思是:說的這些話。“而”是連詞,在這裏表示轉折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然而、但是。“預”的意思是:預期的、預計的、預料之中的。引申理解為:實現(達到)原先預料中的結果。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擔心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

七、莫怪言之不預什麽意思?

不謂言之不預也  成語:勿謂言之不預也。   解釋:意思是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麵。   示例:這件事你們要負完全責任,一旦出現差錯,絕不姑息,勿謂言之不預也。   源自:太平天國、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領事書》。

八、勿謂言之不預的語法特點?

勿謂言之不預,漢語成語。意思為“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麵。該成語較早的用例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除“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表述外,還有在“謂”字後插入賓語或省略末尾“也”字(即“勿謂言之不預”。

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人民日報》社論等曾數次引用此句,例如:1962年印度軍隊對中印邊境的侵犯,1978年越南軍隊對中越邊境的侵犯等。

九、勿謂言之不預屬於幾級警告?

最高級警告!

“勿謂言之不預”,意思就是“不要說事先沒警告過你”,表達本方最後態度,提醒對方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最早可見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上諭《訓飭士子文》:“……勿謂朕言之不預也,爾多士尚敬聼之哉。”

“勿謂言之不預”,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交涉辭令,通常用於最嚴重的警告,一般在“關鍵時刻”由人民日報或新華社發出,可視為“最後通牒”。報紙因為具有“白紙黑字”特征,其傳遞的文化意義和分量往往高於其他傳播手段。

十、勿謂言之不預 後一句?

1、勿謂言之不預這句話的下一句是有申飭事宜開列於後。

2、出處介紹:較早應出自康熙年間,徐元文的《含經堂集·申飭鹽政劄》“倘舊習不除,自甘猥下,行私恣便,長弊容奸,廉訪得真,即白簡從事,勿謂言之不預也。所有申飭事宜開列於後。”

3、勿謂言之不預也,漢語成語,意為“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麵。